(矛盾主要是在地区, 学校和学院的层面, 到专业这一层个人觉得系里的老师们在这个大环境下已经做出能做到的极限了)
- 作为物理系 或者至少半个物理系 这些内容压根儿就不学(有一部分可以蹭数学系的课)
- 复变函数
- 理论力学(全校就没有这门课)
- 线性代数的后半部分
- 数学分析
- (一些难度较高的课就不列举了反正也不指望)
- 教学进度严重落后 特别是数学基础课 (相当于读了一年预科)
- 大一上全院(数学物理土木计科等)统一上同一个内容约等于高中数学plus的微积分先修课 并且在用一学期上完它之前不得报其它数学课 反向拉开差距从起跑线做起
- 大一上全校统一上同一个计算机常识课 计算机系也只能上完这个课第二个学期再学编程 反向拉开差距从起跑线做起
- 大二上才开始线性代数
- 大三上才学常微分方程等内容 而且还不是必修
- 大三下才可以选修有机化学 专业课才有物理化学和光学基础课
- 葡语系同学在交换面试: “澳大大三的葡语系和北大大二的葡语系的内容是差不多的, 所以我过去上课能无缝衔接”
- 课程编排不合理甚至课程顺序颠倒, 导致缺乏前置知识, 学起来只能囫囵吞枣, 不能深入理解
- 先学量子力学再学ODE, PDE, 相当于学量子力学的时候根本没有任何解薛定谔方程, 函数空间, 正交多项式等等必需的前置知识
- 物理化学在统计物理和材料学之后才学 老师直言这些课都把物化补得差不多了 不知道该讲什么
- 大一大二分别上了两个内容完全一样的无机化学(这里可能是考虑到大一的无机处于疫情学期)
- 四大力学学了半个就开固体物理 结果只能讲出个固体化学
- 大二上上的现代物理感觉没什么意义 而且内容除了一点点SR其余完全可以并入量子力学
- 课程安排的统计课不是数学的统计而是商科的统计 我们把它当成统计物理的前置课对待 而老师就没当成数学课教 整个学期没学到多少统计 反而一直在学怎么用SPSS分析澳门的游客数据
- 课程内容太浅 少讲的内容远多于其它学校的水平
- 基本上开了的课的内容也只教一点点 大约是textbook每章前3节
- 高数II: 线性代数只讲到SVD
- 高数I: 微积分中间缺内容 比如arctanx的求导 分部积分法等
- 大学物理: 只涉及力学的一些简单概念
- 电磁学: 推出Maxwell方程组就没了
- 量子力学: 只讲到微扰就结束了, 内容上仅仅相当于Sakurai前3章每章的第1节
- 数理方法: 因为课时实在有限 完全没有铺垫复变的背景知识 而数理方程只讲到了相当于吴崇试第二部分11-13章前3节 15-17章前2节的内容 没有涉及非齐次方程或边界条件的解法 缺失的内容包括拉氏变换 正交曲面坐标系的推导 Green函数方法 变分法等
- 热统: 热和统五五开, 只讲了微正则系综
- 固体物理: 只讲了最基础的晶体学, 声子和能带, 相当于黄昆前4章(这本书的基础章节, 后面的内容全部建立在这几章上, 与此对比考研要求前7章)的简介, 后面全都没有讲, 而且为了迁就非物理系的同学删去了很多数学推导
- (事实上由于澳大本身的教学就不完整, 我们甚至无从得知自己是不是学到了该门学科包含的既定内容, 因此这里的列表显然不全. 比如一次跟内地的同学讨论线性代数, 当时已经把澳大教的内容都掌握了, 但在讨论时却发现一个字都听不懂, 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 而且真的深受打击)
- (确认教学内容较为完整的课: 数学系的多变量微积分, 另外整个curriculum中专业内的数学课都很猛(微积分先修除外), 虽然也教的不全但主要是受到数学课本身数量的限制, 在有限的课程安排内极大地拯救了同学们的数理基础)
- 毕业出去约等于内地物理系/材料系的大二水平 可能还不到
- 非数学课大部分都讲得很通识 比如这里的物理专业课类似于内地的大物公共课
- 强制上通识不是坏事 但澳大的大部分通识课都是内地的初中或高中难度 除了浪费时间学不到任何能被称作通识的知识
- 专业课为了迁就少数物理系以外选这门课(不知是兴趣还是以为物理好刷学分)的文科/教育学的同学能听懂, 有些老师一再降低难度, 导致物理系的同学本该学的内容只能学个大概
- 基本上开了的课的内容也只教一点点 大约是textbook每章前3节
- 课程名称充满了”及” 本意可能是由于排课的总量实在受限 希望在有限的课程内多讲一点知识 但实际操作下来还是会侧重其中一个 不然两个都学不会
- 电磁学及物理光学, 用了一个学期讲电磁学 最后一节课讲了个光学的Snell定律 而且不考
- 分析及环境化学, 原课程计划只包含了分析化学, 实验和一节课的环境化学简介, 实际因为台风停课把环境化学挤没了
- 材料物理及化学, 名字就是个噱头, 实际上就是材料学
- 热力学及统计物理, 只能说修行在个人了
- 编程科学, 唯一实现半学期讲C半学期讲Python的, 不过也只讲了最基本的语法之类的
- 成绩评价方面
- 能不能拿A不取决于年级 不取决于知识水平 不取决于在这门课上的知识储备 只取决于有没有把PPT背五遍
- 因此要拿到好GPA就不得不放弃补在这个年级应该学到的进度, 而是死啃教的那点最基础的
- 最后本科毕业要留学要么去不到好学校要么不得不在研究生的时间内狂补本科基础
- 学生水平两极分化, 很多老师尽管设置了题目的难度层次分数段还是明显的倒U形
- 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 除了一两个其余所有老师上课都是念PPT
- 同样是排列组合 上了三门课要求三种不同且互相冲突的写法
- 上述统计课要每过几节课收笔记检查
- 学习氛围”死于安乐” (不过个人觉得物理系的氛围还不错)
- 学习共享空间里常年有用电视打游戏的黑人同学
- 蹭数学系的课的时候, 大部分的同学都坐在后三排 仿佛老师得了新冠
- 澳门最不值钱的就是学历, 所以local整体躺平, 当然部分内地生除外
- 事实上, 如果把教学内容看作是教搬砖, 以给自家的研究生院速成人力为目的看待课程安排的话, 有些不合理的地方就合理了起来
- 数学物理计科是理学士 土木电科机电是理学士 生物医药是理学士 会计金融数据是理学士 国际综合度假村管理也是理学士 澳大就没有工学士
- 内地生歧视(本地保护没问题 但是有些方面实在有些离谱)
- 对内地生收更多的学费
- 几乎所有奖学金都是只针对local
- 外出交换的机会优先local 其次有居住证的 内地生是三等人
- 院长: “很多内地生以为, 他们来这上学, 学校就要提供住处” (其实不住学校可以接受 毕竟澳门本身就穷奢极欲 尽管补贴很高 书院费还是比租房还贵)
- 葡语国家的黑人同学可以免学费
- 个人认为, 澳大的内地生完全就是提升学校排名的工具(内地生都算国际生 所以港澳学校在Diversity的方面的排名都很高)
- 澳大传统艺能, 人傻钱多, 而且我很想知道在澳大行政眼里澳大能在全国排第几
- 持有学生签注不得在澳门工作或实习(不过反正澳门内地互相看不上 应该也没有内地生想在澳门找实习)
- 签注一年在两地各续一次, 逾期一天罚500, 与此相对的是香港的大学可以一次续4年
- 招研究生的本科背景一项, 只有QS前100和澳大的分数是满分30分, 尽管澳大的QS只有250, 看来他们还挺看得起自己这一言难尽的教学水平的
- 前不久通过的法案准备每年限量地引进诺奖得主唯一的优点大概就是从教授到博士生的高工资
- 澳门传统艺能(一些个人和周围人的经历)
- 有老师抱怨自己招的学生因为签注被夹来不了
- 外出交换面试居然能问出”你出去当交换生能给澳大回馈什么”
- 去研究生院办手续能被工作人员叼读书无用
- 大一组织去了CUPT(中国青年物理学家竞赛), 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后来学院不支持我们去了, 主要是因为他们看不上内地的比赛, 尽管以我们当时的水平只拿了参加就有的三等奖
- 有次ICTO的人和数学老师说, 因为我们不能做到anti-spam, 所以你以后必须每3个月改一次密码, 老师觉得这太离谱了所以不以为然, 结果上课的时候发现因为没改密码账号被ICTO锁了
- 虽然擅自录课是不好 但判两年就有点离谱了
Last Updated on 2 years by Yichen Liu